拿掉组织与品牌头衔,正是考验个人的影响力与实力

知道.报导》最近 FB 脸书有几位企管顾问讲师不约而同的分享了这段话:「当拿掉组织的资源与品牌,你还有影响力,那你真的有实力」,这几句话很有意思,也值得令人深思。
有台湾神秘客稽核教父之称的兴诚服务质量管理训练机构董事长徐丞敬表示,从品牌的角度,服务任职的单位与头衔,的确代表一个人的品牌,但如果将服务单位与职称拿掉,还剩下什么,这才是个人竞争力要思考的问题。

兴诚服务质量管理训练机构董事长 徐丞敬
对于「当拿掉组织的资源与品牌,你还有影响力,那你真的有实力」这段话,徐丞敬强调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谈,就能了解其中更深一层的含义。
首先,「组织的资源与品牌」这是很重要的一部份,他支撑了一个人在社会上、职场上的身分与角色,也彰显了一个人的价值与声望,在较高的文化与社会资本环境中,大部分的人是迷信这些的,也因此,当拥有越高组织资源与品牌者,基本上,较受人欢迎也受人敬重。
第二,「影响力」,影响力是什么? 简单说,它是能促使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的力量。影响力同时包覆着两股力道,包括外在环境的拉力与内在个人特质的推力,外在环境的拉力如组织的资源与品牌、环境中的机会或威胁等。内在个人特质的推力包括知识与学问、做事的态度与方法等。将这两股力量适时搭配发挥,就能形成最大的影响力。
第三、「实力」,实力跟影响力是相对的,如果说影响力是改变即将或未来,那实力就是已经改变了的验证与实绩。所以说有实力的人士身经百战且战果丰硕,如果对一个人的能力肯定,但尚未有战绩,那应该说他「有潜力」。

徐丞敬是最早在台湾推动神秘客稽核
有台湾神秘客稽核教父之称
「当拿掉组织的资源与品牌,你还有影响力,那你真的有实力」。这几句话讲的很好,徐丞敬重组了这段话:「当拿掉组织的资源与品牌,正是考验一个人的影响力与实力」。其中,徐丞敬思考的是,拿掉了组织的资源与品牌,转变成的就是经历,同样具有文化与社会资本的价值,因此,拿掉组织的资源与品牌,与影响力、实力之间,其关联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呢。
当然,组织的资源与品牌,多数人还是吃这一套的,只迷信品牌与头衔,而不解其内涵与意义,前几年,我访问一个名笔商,请教名笔的名牌与价格,笔商说了一段令人惭愧又茅塞顿开的话,他说:「现在的人,喜欢名笔,越名贵的越好,一只名笔挂在口袋上,好像彰显了地位,但是可惜!这些人只有名牌与价格的行情,却没有对笔的认识」。我问,名笔还有高学问吗?笔商说,笔的学问很简单,从笔可以看一个人!笔商问我,你也有几款名笔吧,你书桌样也有笔筒吧,笔筒上放的不是名笔,是一堆塑料原子笔吧,你平时书写用的是原子笔吧!
名笔只是偶而把玩或带出场亮相吧!笔商继续认真的说,书桌上只要有一只好笔就够了,因为只有一只好笔,你才会认真且严谨的书写它,写完会收好它,书桌上才会干净整齐有条理,好的笔有品牌及价格上的价值,所以你会用心的使用它、爱护它,所以,用笔,也培养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也在训练一个人在生活上如同用笔书写时一样的认真与严谨的态度。

看一个人,可以从用笔的态度看一个人的人品
「有名牌与价格的行情,却没有对笔的认识」,我也一样会迷信名牌与价格,甚至受有地位、头衔、名望的人所影响,却甚少去了解或探讨其背后的意义,或一个值得受人肯定或尊敬之处。
有些有地位、有头衔、有名望的人,仔细思量观察,他可能只是个空架子,唬唬人罢了,有些人离开了原来的头衔岗位,却被「人在;人情在」的刻板映象所牵制,掌声小了,朋友也少了,还要被期待着要更上一层楼的眼光检视着。
没更上一层楼的,有的不是低调生活,就是老提当年勇,就怕人们忘了他有那段辉煌的往事,说穿了!不就是留恋着组织资源与品牌,还想享受着影响力,怕被人看成没实力。

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 袁鹤龄教授
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袁鹤龄指出,一个人无论是形象、头衔或学历,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然而,影响力或实力,很重要吗?对某些人或在某些环境中来讲,的确很重要,尤其是影响力。影响力是能促使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的力量,影响力转换后能行使不同的作用,最常用的在领导与管理,几乎所有的管理阶层主管都在使用影响力,来帮助组织的管理运作与任务的推行,这股影响力,一般称之为权力。袁鹤龄教授强调,影响力也被广泛使用在政治人物身上,政治人物透过影响力来进行政治与选举活动,是典型的权力加魅力的组合。
袁鹤龄也说,影响力同时包覆着两股力量,包括外在环境的拉力与内在个人特质的推力,外在的拉力与内在推力要搭配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最大的扭力,这股力量有时会大到像迷幻药一样,让群众歇斯底里的跟着跑,但这股力量若使用不当,也可能会自伤造成反向效果,甚至造成别人对你永远的不信任。政党政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为什么要加入政党,因为「组织的资源与品牌」,政党的资源与政治人物的魅力,激发出生生不息的政治活动,多元的政治活动形成了公共事务的影响力,这股影响力造就了公共政策上的建设,这样的建设让国家社会更进步。但有时这个过程也因某个环节或作为有了错误,产生负面严重的影响,令人对政党、政治人物,甚至政府的不信任。
「组织的资源与品牌」是一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力」是外在因素与个人特质交集后产生的,「实力」则是一种评价,对已验证的绩效给予的肯定。如何结合外在因素创造有价值的影响力来成就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贡献,是管理者或领导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个更深层必须思考的课题,就是如何建构这个过程中的价值与内涵,而不是仅流于表面与肤浅的表象,在蜕去了组织的资源与品牌,真能还有影响力与实力吗?或者只是短暂绽放组织资源与品牌的剩余光芒而已。
作者/张俊明
新一代时报记者
大台中新闻记者公会新媒体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
Last Updated: Thursday, 29 October 2020 08:51
Last Updated: Thursday, 29 October 2020 08:51